人工挖孔樁施工技術詳解
2019-01-02 來自: 陜西巖泰 瀏覽次數:1453
人工挖孔的灌樁方法,是指利用人工挖孔后.將混凝土灌注于孔中澆搗成樁,并在樁內底部逐步增大樁頭的直徑,亦稱為人工挖孔的擴底樁技術。這種人工挖孔灌注的樁具有安全可靠的受力性能.進而無需大型的機械設施進行施工.其的施工工藝較為簡單,能直接探視樁底的土層情況,單樁的造價低、承載力高并且不受任何的環境污染.因此在各地區廣泛應用。對于人工挖孔的灌裝技術而言.其的不足之處便是挖孔的強度大,單樁施工進度慢、危險系數大,易于引發安全事件等。
1 、人工挖孔樁的優點
近幾年來.人工挖孔樁在多層、高層建筑中得到廣泛應用。應用如此廣泛,究其原因,主要有以下幾點:
(1)基礎成本低廉。相對于大開挖采用柱下獨立基礎,采用人工挖孔樁具有較為明顯的成本優勢。筆者曾在某電機廠職工住宅設計中,采用人工挖孔樁:監理人員及甲方則認為采用柱下獨立基礎更省錢.設計方又補充了柱下獨立基礎的設計圖紙。經甲方進行預算對比兩者造價.發現人工挖孔樁要便宜得多,最終幾方均一致同意采用人工挖孔樁。
(2)施工簡便。它對施工設備要求較低,主要使用人工操作 因目前我國建筑市場上人力成本是較低的,所以它直接導致了基礎成本低廉同時.樁基施工中.省卻了大開挖等土方工程。一柱一樁,單個或多個工程基礎可同時開工,互不影響,施工操作起來具有可同時鋪開、施工速度快等優點。
(3)受力明確,樁端持力層易于控制,基礎沉降小。
(4)施工時無噪音,場地污染小
2、人工挖孔樁的設計
2.1樁的布置
在工程設計中.樁的布置較為重要.尤其是在磚混結構中。有些設計師在設計時由于5-.期較緊,對樁布置未仔細推敲.最后往往無謂地提高了基礎造價.且未能充分發揮挖孔樁的承載力。設計中.應盡量減少樁數.盡量考慮發揮樁基擴大頭的效益,樁身直徑在滿足。D遠遠大于800的情況下宜小不宜大,因其直接影響到樁身配筋的大小。布樁時,樁距不宜太?。駝t上部結構傳荷較小,導致樁基未充分發揮作用,增加了樁數。對于框架結構.原則上采用一柱一樁,而剪力墻及筒體結構則采用群樁在結構設置變形縫處.也可采用兩柱合布一根樁,但應盡量使柱合力重心與樁中心重合。
2.2樁端持力層的選擇
根據荷載大小,可選擇承載力較高的砂、卵石層或壓縮性較小的硬塑狀粘性土層或巖層作為持力層。設計人員在設計時,應仔細分析地質報告,認真比較選不同持力層時樁基承栽力,如樁長增加較少而承載力增加較大.筆者以為根據結構荷載情況,可考慮將持力層落入較深硬質土層.這樣擴頭尺寸可減小,樁身直徑亦可能變小,安全性則有較大提高.從而達到較好的“性價比”。同時,樁長不應少于5m,樁長少于5m 的按墩基礎考慮,若埋深大于3m、直徑不小于800ram、且埋深與樁身直徑的比小于6或埋深與擴底直徑的比小于4.亦按墩基計算。樁長亦不應太深,應根據當地施工經驗及有關規范具體而定。
2.3樁的設計計算
樁水平承載力的計算及樁頂彎矩的計算須按有關規程規范執行。樁的垂直承載力取決于樁身的材料強度或土對樁的支承能力。一般而言,由于人工挖孔樁樁徑較大,樁身混凝土的強度得不到充分發揮,樁的承載力往往由后者來決定。只有當樁底落入中風化或微風化巖層時.因為巖層允許承載力較高,基巖的承載力得不到充分發揮,才可能由樁身材料強度控制。
3、 人工挖孔樁的施工
人工挖孔灌注樁的施工易于引發安全事件.原因在于:施工單位的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.在辨識人工挖孔灌注樁的施工危害以及評價危險因素時.未能分析整個施工體系或者施工工藝中各零部件的危險因素.以及未能提前預計安全事件出現的可能性,進而難以掌握安全事件的發生規律。此外,安全生產經費的缺乏,以及施工單位缺乏意識施工設計、運行管理中引發安全事件的危險性,進而難以針對安全事件的危險評估結果,采取科學有效的安全技術策略.所以要做好人工挖孔樁的施工工作,僅需要從下面幾個方面入手:
3.1施工前的準備工作
(1)在進行施工之前,應該實現對原有的建筑工地進行勘測,將資料進行合理的匯總和整理。施工前需要準備的資料主要包含以下幾個:樁基工程施工圖及圖紙會審紀要:建筑場地和鄰近區域內的地下管線、地下構筑物、危房、精密儀器車間等的調查資料:主要施工機械及其配套設備的技術性能資料;樁基工程的施工組織設計:水泥、砂、石、鋼筋等原材料及其制品的質檢報告;有關荷載、施工工藝的試驗參考資料。
(2)選擇鉆孔機具及工藝。應根據樁型、鉆孔深度、土層情況、泥漿排放及處理條件綜合確定鉆孔機具及工藝
(3)制訂質量管理措施。施工組織設計應結合工程特點.有針對性地制訂相應質量管理措施.主要應包括下列內容:施工平面圖— — 標明樁位、編號、施工順序、水電線路和臨時設施的位置;施工作業計劃和勞動力組織計劃;機械設備、備件、工具、材料供應計劃;樁基施工時。對安全、勞動保護、防火、防雨、防臺風、爆破作業、文物和環境保護等方面按有關規定執行;保證工程質量、安全生產和季節性施工的技術措施。施工前應組織圖紙會審,會審紀要連同施工圖等應作為施工依據.并應列入工程檔案。樁基施工用的供水、供電、道路、排水、I時房屋等臨時設施,必須在開工前準備就緒,施工場地應進行平整處理,保證施工機械正常作業?;鶚遁S線的控制點和水準點應設在不受施工影響的地方。開工前,經復核后應妥善保護,施工中應經常復測。用于施工質量檢驗的儀表、器具的性能指標。應符合現行國家相關標準的規定。
(4)采取安全措施。在進行施工的挖空莊中必須設置有應急軟梯,以便不時之需,在電葫蘆、吊籠等設備的選擇方面.應保證其安全性達到要求,自帶自動卡緊保險裝置.禁止麻繩和尼龍繩吊掛方式的出現,以免危機人身安全。電葫蘆使用之前,需要進行嚴格的審查,以保證其吊裝能力滿足施工需要,對于井下存在的有毒氣體要進行實時監測.保證良好的通風條件,當孔深度超過10m 時需要設置專門的換氣設施.并保證其功率滿足要求,施工現場的一切電源、電路的安裝和拆除必須遵守現行行業標準《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》JGJ46的規定;要注意安全用電,井下照明應采用12V 以下安全燈。
3.2施工過程的控制
(1)準確定位基準樁。開孔前,樁位應準確定位放樣,在樁位外設置定位基準樁,安裝護壁模板時,必須用樁中心點校正模板位置,并由專人負責。第一節井圈護壁應符合下列規定:井圈中心線與設計軸線的偏差不得大于20mm,井圈頂面應比場地高出100--150mm,壁厚應比下面井壁厚度增加10o~150ram。
(2)修筑井圈護壁。挖孔樁的四周需要設置護壁.且必須滿足以下要求:相應材料和指標。如拉接鋼筋、護壁厚度、配筋數量、混凝土強度等級均應該滿足設計中提出的要求,搭接長度小于60mm.在保證混凝土完全壓實徹底的情況下,保證每節護壁在當天內完成,并且保證模版保護時間大于24h,對于不符合要求的個別地點。及時進行有效處理。
(3)灌注混凝土。灌注樁身混凝土時,混凝土必須通過溜槽。當落距超過3m 時,應采用串筒,串筒末端距孔底高度不宜大于2m,也可采用導管泵送;混凝土宜采用插入式振搗器振實。
(4)保證樁端部擴大頭安全。上部框架絕大部分荷載都由樁端部擴大頭承擔。因此樁下部擴大頭施工樁基施工的關鍵環節,應嚴格按設計要求,保證樁頭嵌入層密實卵石0.8m,擴大頭直徑1.3m.挖至設計標高終孔后應清除護壁上的泥土和孔底殘渣、積水,并應進行隱蔽工程驗收。驗收合格后,應立即封底和灌注樁身混凝土。在施工中還要安排專職技術人員監督開挖土層的地質狀況,并備有人員應急上爬梯,遇見異常情況可及時處理.確保施工安全。
3.3成樁后質量檢驗
施工中要做到每根成樁都具有鋼筋加工檢驗記錄、混凝土拌和物質量記錄、混凝土試塊資料及樁身完整性檢測資料。各個施工環節的嚴格實施是確保人工挖孔樁施工的重要條件。按照要求進行工程的設計和施工,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,確保人工挖孔樁的圓滿完成。
業務范疇
業務范疇